道教「北極驅邪院印」考辨
內容提要: 法印是道教最重要的一種法器, 它象徵著道教所信仰的三界神靈及職司的威權. 近年來四川地區出土ㆍ問世了一批道教的法印, 但卻因缺乏研究, 未能引起學術界ㆍ道教界的關注. 本文通過對「北極驅邪院印」的辯證, 尋其歷史沿革ㆍ宗教意義及文化價值, 以求證於學界同仁.
關鍵詞:道教;北極驅邪院;法印;天書雲篆
作者簡介:李遠國, 男, 1950年生. 現任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ㆍ研究員, 研究生部教授ㆍ碩士生導師. 先後編著出版學術著作十餘部, 主要有《四川道教史話》ㆍ《道家氣功養生學》ㆍ《中國道教氣功養生大全》ㆍ《道教與氣功:中國養生思想史》(日文版)ㆍ《道教靈寶派沿革史》ㆍ《道教法印寶藏》ㆍ《水的七德:李遠國2001年日本演講集》(日文版). 與他人合著八種著作. 在《世界宗教研究》ㆍ《中國史研究》ㆍ《道教學探索》等國內外學術刊物上, 先後發表論文百餘篇.
一ㆍ道教法印的歷史淵源與宗教功用
法印是中華道教最重要的法器之一. 它是歷代的法師們因爲宗教法事活動的需要, 遵照道教信仰中三清諸神的名號ㆍ鬼神司府的稱謂及重要道經的內容, 模仿人間社會中古代封建帝王玉璽和官府公印而刻造的各種印章. 通常以玉ㆍ石ㆍ木或金ㆍ銀ㆍ銅等質材製作鐫成, 道教用以上章申表ㆍ發書遣文ㆍ召役鬼神ㆍ通聖達靈ㆍ驅邪治病ㆍ養身護體等.
道教法印的出現頗早, 早在道教教團形成之前, 秦漢的方士和巫師已經將法印施用於治病ㆍ解厄ㆍ辟邪ㆍ通神ㆍ達靈等活動中, 如「天帝使者」ㆍ 「天帝神師」ㆍ 「天帝殺鬼之印」ㆍ「天皇上帝之印」ㆍ「高皇上帝之印」ㆍ「皇天上帝制萬神章」ㆍ「天乙北辰章」ㆍ「天符地節之印」ㆍ「黃神越章之印」等印. 後世稱這類印章爲「方士印」, 或稱「道家印」.
至東漢道教成立, 即沿襲了秦漢方士的這一傳統, 創製道教的印章. 史載天師道祖師張陵即鐫有「陽平治都功印」, 後被張氏子孫世代沿用至今, 成爲道教正一派最重要的法器. 在道教的古文獻中, 明確指出太平道ㆍ天師道都曾使用「黃神越章之印」施法宣教. 葛洪《抱朴子ㆍ登陟篇》說:「古之人入山者, 皆佩黃神越章之印, 其廣四寸, 其字一百二十, 以封泥著所住之四方各百步, 則虎狼不敢近其內也. 若有山川社廟, 血食惡神, 能作禍福者, 以印印泥, 斷其道路, 則不復能神矣.」其後, 這種法印的印文隨其時代的變遷而有變化, 且可分爲「黃神」ㆍ「越章」兩印. 從漢唐到宋明, 黃神越章之印被道士們廣泛使用, 成爲延用千餘年之久的古印. 這是道教沿用秦漢方士印的一個典型例子.
凡此類印章, 在道書中一般統稱爲「法印」. 如《金鎖流珠引》卷二六中謂法印共分三等, 天仙道士得二十四印, 神仙道士得十五印, 考召道士得十二印, 又並謂太上老君告天帝君曰:「夫大道符印給有三等道士, 天仙道士號天官, 主通天上三十六宮, 一宮有二十四曹, 故居二十四印, 以判二十四曹君官司吏也.」「天仙道士行上清玉皇之印, 次即元始之印, 是常行用者. 神仙道士行太上玉京之印, 次即飛天九野之印. 考召道士行太上老君印, 次行三天太上之印.」可見唐時己出現了一大批法印, 並有著相當嚴格的傳授使用的儀軌, 從而廣泛地運用於各種宗教活動之中, 正如該書中所言「以用印符引, 並檄禁文書行用, 又傳法箓印佩板等行用不絕, 過於公中之官印行用不絕.」
至宋元之際的道教, 分爲金丹派與符箓派兩大門庭, 其中金丹派以張紫陽的南宗和王重陽的北宗爲核心, 符箓派在漢唐傳統符箓派(天師道ㆍ上清派ㆍ靈寶派)的基礎上, 又新分化衍生出許多新的流派, 重要的有神霄派ㆍ北帝派ㆍ清微派ㆍ東華派ㆍ天心派ㆍ淨明派等, 此外尚有許多分支傍流, 所謂「七十二家符法」, 可是道教符箓諸宗的興旺發達.
各宗符箓派別雖其法術簡繁精粗有所不同, 但多推重法印的功用與神威, 如上清派ㆍ靈寶派ㆍ神霄派ㆍ清微派ㆍ北帝派ㆍ東華派ㆍ淨明派ㆍ天心派等, 都有自己的法印. 在宋元的道書, 有著大量的關於法印的記載. 如《上清靈寶大法》ㆍ《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大法》ㆍ《靈寶領教濟度金書》ㆍ《靈寶六丁秘法》ㆍ《太上靈寶淨明法式印》ㆍ《靈寶玉鑒》ㆍ《鬼谷子天髓靈文》ㆍ《道法會元》ㆍ《太上元始天尊說北帝伏魔神咒經》ㆍ《上清六甲祈禱秘法》ㆍ《太上北極伏魔神咒殺鬼錄》ㆍ《太上赤文洞神三箓》ㆍ《上清北極天心正法》ㆍ《太上助國救民總真秘要》ㆍ《三皇內文遺秘》ㆍ《太極祭煉內法》ㆍ《上清天樞院回車畢道正法》ㆍ《三皇內秘文》ㆍ《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書大法》ㆍ《太上通玄靈印經》ㆍ《秘藏通玄變化六陰洞微遁甲真經》等道經中, 即載有數百種道教法印的印譜, 並對法印的名稱ㆍ功能ㆍ用途ㆍ使用方法ㆍ製作材料ㆍ製作方法及來龍去脈, 做了或詳或略的闡述, 這就爲我們研究道教法印的源流ㆍ功用及宗教ㆍ文化乃至藝術的價值提供了珍貴的史料.
在道教看來, 法印代表著三界神靈職司的威權, 故行法用印, 猶人間行政施行必用官印. 寧全真《上清靈寶大法》卷二七曰:「印者, 信也. 用者封物相什, 亦執政者所持信也. 《漢官儀》云:王侯曰璽, 列侯至中二千石曰章, 其餘皆曰印, 此世印也. 隆古盛時, 人鬼各安其所, 陰陽不雜其倫, 故道之用, 惟見於修真練本, 以至輕舉飛昇. 中古以降, 慢真日益, 正道凋晦, 邪偽交馳, 上下反覆, 於是出法, 以救其敝, 表章以達其忱, 付降印篆以爲信志. 故用印之義, 近同世格, 亦道運因時損益者也.」
《靈寶玉鑒》卷一亦曰:「法之爲言正也, 正其邪也. 亦猶德禮之有政刑, 以道之齊之也. 故章表奏申關牒符檄, 又必假天府之印, 以示信也. 印則各有師傳者, 欲天地神祇人鬼知所行之法, 有所受之也. 道法之分門別派, 不知幾也. 獨靈寶爲萬法之樞, 其爲印也, 無施而不可也. 如上章一事, 在靈寶法中雖有通章印, 然其印文本是三天合同契卷, 專爲升度亡魂. 不知原於何代宗師, 乃於印文中除去召魂升天真子佩法八字, 遂用爲通章之印, 故祖師紫極田真君辯之詳矣. 不若只用靈寶印, 爲無可瑕疵也.」 可見法印不僅代表著神真的威嚴與神聖, 亦是各個道派傳授有緒的信物.
二ㆍ北極驅邪院印的沿革
北極驅邪院印是一枚具有相當代表性的法印. 近年來, 四川陸續發現了一批與此相關的法印. 如蒲江縣天華鄉出土的一枚銅印, 即陽刻九疊篆書「北極驅邪院印」 . 甚至在阿壩茂縣羌族自治縣亦發現了了三枚被羌族巫師們所使用的道教法印, 分別爲陽刻九疊篆書的「雷霆都司北極驅邪院」印ㆍ「佛法僧寶雷霆都司北極驅邪院」印, 以及一枚道教雲篆體的真武「雷神印」.
這裡所展示的三方印, 系私人收藏. 銅質, 皆爲明代作品. 其一爲立把片鈕, 印面方形, 逕5.5公分, 高4公分(見附圖一). 其二立把片鈕, 印面方形, 逕5.3公分, 高5公分(見附圖二). 其三亦立把片鈕, 印面方形, 逕5.5公分, 高4.2公分(見附圖三). 這些法印多爲明清所造, 但其淵源可追溯至唐宋之際, 且與道教北帝派ㆍ天心派在四川的傳播緊密相聯.
北極驅邪院之名稱及印, 首見於《太上助國救民總真秘要》. 該書爲北宋道士元妙宗編著, 書前有政和六年(1116年)序, 自言曾訪道三十餘年, 後應徽宗詔赴京校注道經, 「因得竅覽經箓殆至周遍, 神章寶篆靡所不有」, 故將所得秘法符印ㆍ步綱躡斗諸術, 編成十卷以進上. 所謂「北極」, 是指「天之中極, 萬象之所會」, 乃紫微大帝之治所. 此書卷二收有二種北極驅邪院印印式, 一爲九疊篆, 一爲天書雲篆. (見附圖四ㆍ附圖五)並有《祭造法印式》講述其傳承及使用法:「昔先師所受真人北極驅邪院並都天大法主印二面, 可以雷震棗木, 用六丁六甲日至誠焚香, 齋戒潔淨, 命匠開之. ……各方一寸八分, 以金玉爲之, 雷震棗木亦得. 召六丁六甲使者, 結界守護. 置訖以朱紅付印面, 先聞奏上天, 次申東嶽及關合屬去處照會, 方得使用.」
這裡所說的「先師」ㆍ「真人」, 是指譚紫霄ㆍ張陵. 譚紫霄爲五代高道, 福建泉州人, 幼即出家爲道士. 《南唐列傳》曰:「初有陳守元者, 亦道士. 嘗鋤地得木札數十貯銅盎中, 皆張道陵符篆, 朱墨如新藏, 去而不能用, 以授紫霄, 紫霄盡能通之. 遂自言得道陵天心正法, 竅鬼魅治產病多效. 閩王孟昶尊重之, 號金門羽客正一先生. 閩亡遁居廬山棲隱洞, 學者百餘人. 後主聞其名, 召見賜官, 皆辭不受. 俄而疾卒, 年百餘歲. 今言天心正法者, 皆祖於紫霄.」
天心正法爲譚紫霄始創, 但依托於張陵, 故自謂張陵傳其符訣法印, 並崇張陵爲北極驅邪院使. 其曰:「驅邪院使張天師, 披白魚髯服, 交泰冠, 足躡朱履, 左手持都天大法主印, 右手仗三昧火鈴北斗神劍.」「如三天正一真人服飾.」
據《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四三載, 譚紫霄卒於北宋開寶六年(973年), 享年一百五十. 弟子百餘人, 唯饒洞天得其真傳, 並訂定《上清骨髓靈文鬼律》, 內亦收有一枚北極驅邪院印式(見附圖六). 其注文曰:「臣洞天普受真人指示, 得天篆驅邪院並都天大法主星印二面, 謄本訖埋於故地. 遂以印式契對今世間所用, 大尺寸八分, 即小尺二寸一分, 黍尺二寸四分, 皆同也. 其分寸上天法式數度所表, 使鬼神不測於毫髮之內, 故標於此, 爲法定制.」
據饒洞天五傳弟子鄧有功言, 饒洞天宏揚譚紫霄之天心正法於世, 故道門號其爲「正法功臣日值元君北極驅邪院使. 升天時以法傳弟子朱監觀名仲素, 仲素以傳游道首, 道首次傳通直郎鄒賁, 鄒賁傳臣本師符法, 師名天信, 至臣有功傳於今.」
其時己至北宋末年. 鄧有功遂據師傳, 整理重編天心正法, 刊《上清骨髓靈文鬼律》ㆍ《上清天心正法》傳世. 故其《上清天心正法》中亦收有二枚北極驅邪院印(見附圖七ㆍ附圖八), 並謂「北極紫微大帝乘紫雲, 帶領天蓬以下三十六員大將軍, 勇猛作法.」
此外, 有北宋道士董大仙傳北帝ㆍ天蓬大法於巴蜀地區. 《道法會元》卷一五六《上清天蓬伏魔大法》曰:「昔上清紫微宮北極尊帝都天大元帥天蓬真君, 降傳秘密之法, 務拯群生, 蠲除疾苦, 垂微妙之訣, 以付修真之士. 我上清董大仙於蜀城西明山修行上道, 忽獨遇元帥授文字三冊. 上則訣目符竅, 中則罡斗咒訣, 下則役使鬼神行持之法. 真人得之, 下居府城, 功行二十餘年, 終於西明山持尺乘白鶴白日仙去. 秘法藏於山間, 後人相傳焉. 嗣行此法者, 繫上清北極天蓬門下正法驅邪院破邪真人.」
書中不僅收有一枚北極驅邪院印(見附圖九), 並詳細講述了制做法印ㆍ祭印ㆍ行印等儀軌, 以及元帥帝鍾ㆍ天蓬神尺等法器的制做及使用方法. 又《無上黃箓大齋立成儀》卷四三ㆍ《上清靈寶濟度大成金書》卷二五中各收一枚印式, 《大成金書》還簡略的介紹了此印的使用:「建北帝齋, 以代靈寶大法司印, 及行雷法, 一應文移通用.」
從以上所述可知, 北極驅邪院印在宋明道書中已收有九枚, 且印文各殊, 這即說明了當時對紫微大帝的崇拜相當盛行, 也顯示了不同地區ㆍ不同道派的道士們都十分重視北極驅邪院印的神聖功用.
三ㆍ北極驅邪院印與天書雲篆
考北極驅邪院印印式, 一般或爲九疊篆書, 或爲天書雲篆. 所謂「九疊篆」, 又稱爲「上方大篆」. 疊是指印文筆畫屈曲盤回, 九爲數之終, 則言疊數之多. 隋唐以來, 因官印頗大, 多用其體, 並把印文折疊佈局得平滿均勻. 清陳澧《摹印述》曰:「昔人謂唐時皆九疊文, 其實不盡然, 厲萬榭嘗辯之矣. 九疊文甚俗, 然實出於繆篆填滿之法, 但加甚耳.」傳世唐宋元官印一般爲五至七疊, 明清則以九疊居多. 沙孟海《印學概論》曰:「九疊文不盡九疊, 如勾當公事印用七疊, 承受差委印僅六疊, 都統之印ㆍ萬戶之印乃有十疊, 又如行軍都統之印等, 則疊數不等. 名曰九疊者, 以九爲數之終, 言其多也. 疊數多寡之故, 大抵因印文多寡而爲增損, 或因時代不同, 而所鑄各殊;或如三代尚數, 各有定儀. 明九疊篆印, 取干元用九之義.」
所謂「天書雲篆」, 亦稱「真篆」. 因道教法印在形式上雖與人間官府之官印類同, 但其功用卻是人神交通之憑信. 故多強調其印文不當用人們熟知的「凡篆」, 而是道教秘傳的「真篆」. 金允中《上清靈寶大法》卷十曰:「其文則天章雲篆也.」 [12]這裡所說的「天章雲篆」, 亦名「八龍雲篆」ㆍ「飛天之書」, 其形體如天之流雲, 故名「天章」ㆍ「雲篆」. 《道藏》中收有許多「雲篆」, 如《雲篆度人經》, 全經皆以「雲篆」書寫. 道教認爲, 這類文字爲天界人間所有文字之根本, 故又謂之爲「本文」. 道教經典分爲十二部, 其中第一即爲「本文」. 《道教義樞》卷二曰:「第一本文者, 三元八會之書, 長行源起之例是也.」所謂「本」者, 始也, 根也. 是經教之始, 文字之根, 萬法千章的基礎, 詮理解奧的關鍵, 「既能分判兩儀, 又能分別法相;既辯析萬事, 又能表詮至理也.」故名之爲本文.
本文的起源最早, 它依天象而成. 所謂「三元八會」, 三元, 即指元始之玄ㆍ元ㆍ始三氣;五德, 指天地之少陰ㆍ太陰ㆍ少陽ㆍ太陽及陰陽之和合;三元ㆍ五德和合, 叫做八會. 《洞玄靈寶玄門大義》曰:「古今變文, 凡有六種. 一者陰陽初分, 有三元五德八會之炁, 以成飛天之書, 後撰爲八龍雲篆明光之章. 陸先生解三才謂之三元, 三元既立, 五行鹹具, 以五行爲位, 三五合和, 謂之八會, 爲眾書之原. 又有八龍雲篆明光之章, 自然飛玄之炁, 結空成文, 字方一丈, 肇於未天之內, 生立一切也. ……三元者, 一曰混洞太無元高上玉虛之炁, 二曰赤混太無元無上紫虛之炁, 三曰冥寂玄通元無上清虛之炁. 五德者, 所本有三, 即陰ㆍ陽ㆍ和, 陰有少陰ㆍ太陰, 陽有少陽ㆍ太陽, 就和中之和, 五德也. 篆者, 撰集;雲書, 謂之雲篆. 此即三元八會之文, 八龍雲篆之章, 皆是天書.」
《靈寶玉鑒》卷十六亦曰:混沌藏真機, 陰陽始分判, 「三炁開光, 聚炁成文, 凝雲作篆, 五文開廓, 八角垂芒, 以立三才, 以治人道, 或以爲河洛之書, 或倬彼雲漢之象, 世之所謂真文靈書者是也. 然其大者, 以之判天地, 以之運陰陽, 山川之流峙, 人物之生成, 亦真文玉字應運流光之妙也.」
天書雲篆顯現空中, 變化莫測, 乃人文之本. 其後又有真聖, 將天書演爲六十四種文書. 陶弘景《真誥》卷一曰:「造文之既肇矣, 乃是五色初萌, 文章書定之時, 秀人民之交, 別陰陽之分, 則有三元八會群方飛天之書, 又有八龍雲篆明光之章也. 其後逮二皇之世, 演八會之文爲龍鳳之章, 拘省雲篆之跡, 以爲順形梵書, 分破二道, 壤真從易, 配別本支, 乃爲六十四種之書也. 遂播之於三十六天ㆍ十方上下也, 各各取其篇類, 異而用之. 音典雖均, 蔚跡隔異矣. 校而論之, 八會之書, 是書之至真, 建文章之祖也. 雲篆明光, 是其根宗所起, 有書而始也. 今三元八會之書, 皇上太極高真清仙之所用也. 雲篆明光之章, 今所見神靈符書之字是也.」
於是, 神真秘傳ㆍ世人難曉的天書, 便演變成爲六十四種文字, 其中即有雲篆神符, 亦有俗文世書, 所謂「分破二道」, 即指符箓與俗文從此分途發展, 前者仍用於道門修真通靈, 後者則用於世人交際往來.
在道教看來, 天書雲篆皆是元始天尊ㆍ太上道君等聖真傳與人間的神諭真信, 千形百態的各種符箓即是三界神真的信物, 亦是天地造化的載體. 《洞玄靈寶玄門大義》說:「神符者, 即龍章鳳篆之文, 靈跡符書之字是也. 神以不測爲義, 符以符契爲名, 謂此靈跡, 神用無方, 利益眾生, 信如符契.」 [17]正因爲如此, 故道士在製作法印時, 往往強調其印文用天書雲篆, 以此顯示法印所具有的神聖性.
不僅如此, 道教的法印往往還加入一些抽像的符號或神像, 以強化其役使三界鬼神之靈力. 如附圖一ㆍ附圖二中的印文中皆有北斗七星圖, 以顯示此印乃北極紫微大帝所掌, 且圖案各異, 玄虛奇妙. 附圖三則有南ㆍ北二斗星圖, 左側七星爲北斗, 右側六星爲南鬥, 顯得更爲詭異. 又如在巴蜀出土的一枚「雷霆都司北極驅邪」印(見附圖十), 銅質. 直把, 鈕有孔. 總高3公分, 印面方形, 逕7公分. 印文上部爲聯機的三星, 當爲道教崇拜的三台星. 左側爲「雷都霆師」, 右側爲「北極驅邪」, 中部有「雷神」, 雷神頭上有一「王」字, 足下踏一「正」字, 有象徵雷氣和雷的帶環的圓圈環繞. 同類法印貴州省博物館收藏有兩枚, 印文稍異, 且「師」作「司」, 「正」作「罡」. 「雷霆都司」ㆍ「北極驅邪」本爲兩枚法印, 此印合而爲一. 亦系紫微大帝所掌. 《道法會元》卷五六曰:「雷霆都司, 乃北帝專司之所, 列官分積, 佐玉機之政. 凡世間水潦旱魃, 悉請玉樞院稟聽施行. 至於雷霆斧鉞, 慶賞刑罰, 有條不紊, 悉有司存, 天心有雷, 但不專耳.」
《道法會元》卷一二三曰:「元始上帝付授三洞飛仙ㆍ五嶽丈人, 其符璽皆玉爲之. 黃帝得之, 佩印登天. 雷公ㆍ風後二君得之, 相續仙去. 許都仙得之, 同吳猛ㆍ丁義統領邵陽雷公.」
四ㆍ北極驅邪院印與唐宋道派
北極驅邪院印的出現, 尚可追溯至唐代, 並與道教之洞淵派ㆍ北帝派之興盛與傳播緊密相聯. 道教洞淵派起源於晉未金壇道士王纂, 入唐而盛極一時, 韋善俊ㆍ葉法善ㆍ尹愔等, 皆爲洞淵派高道. 洞淵派道士受洞淵三昧法箓, 其法上辟飛天之魔, 中治五氣, 下絕萬妖. 該派推重北帝ㆍ天蓬之神威, 以擅降魔咒鬼之術名重於世.
據杜光庭《太上洞淵神咒經》序載:「西晉之末, 中原亂罹, 饑饉既臻, 瘟癘乃作. 金壇馬跡山道士王纂, 常以陰功濟物, 仁逮蠢類. 值時有毒瘴, 殞斃者多, 閭裡凋荒, 死亡枕席. 纂於靜室飛章告天, 三夕之中, 繼之以泣.」於是感動太上道君, 「以《神咒化經》復授於子, 按而行之, 以拯護萬民也. 即令侍童披九光之韞, 以經及三五大齋之訣, 授之於纂. 曰:勉而行之, 陰功克充, 仙階可翼也.」 王纂「遂按經品齋科, 行於江表, 生民康乂, 疫毒消弭, 自晉及今, 蒙其福者, 不可勝紀.」
今《道藏》中所收《太上洞淵神咒經》二十卷, 前十卷即王纂假托太上道君降授之作, 後十卷爲中晚唐洞淵派道士增補, 由之可見該派思想發展之脈胳.
初唐高宗ㆍ武則天時, 有道士韋善俊習洞淵道法. 《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三六曰:「年十三歲, 長齋, 誦《道德》ㆍ《度人》ㆍ《西升》ㆍ《升玄》等經, 人有所惠, 悉爲賑救之用. 及壯, 諧嵩陽觀事黃元賾, 參佩道法. 又從臨汝洞元觀道士韓元最, 復授秘要.」
年百歲而仙逝. 其後葉法善繼其洞淵道統, 並光大之.
據《唐鴻臚卿越國公靈虛見素真人傳》載:葉法善(616—720年)生即靈異, 好古學文, 十二學禮樂, 研究《周易》, 耽味老莊, 河洛圖緯, 悉皆詳覽, 志願修道, 棲遲林泉. 先後隱遁於卯山ㆍ白馬山ㆍ括蒼山ㆍ天台山ㆍ四明山ㆍ金華山ㆍ天柱山ㆍ天目山ㆍ勾曲山ㆍ衡山ㆍ霍山ㆍ赤城山ㆍ羅浮山等處, 「凡名山勝地, 自江漢之南, 無不經歷」. 曾師事豫章萬法師, 求煉丹辟榖ㆍ導引胎息之法. 又入西蜀, 「於青城趙元陽受遁甲步玄之術. 嵩高韋善俊, 傳八史雲蹻之道. 後入蒙山, 訪求隱術.」因其精潔修持, 漸顯靈應, 遂感三神人授以道要秘法. 謂其本系「太微紫微左宮仙翁」, 偶因失職, 謫於人間, 宜建立功, 濟人佐國, 「更修功累德, 行滿之日, 當復汝仙位. 今汝行三五盟威正一之法, 誅斬魑魅妖魔, 救護群品, 惠施貧乏, 代天行理, 但以陰德爲先, 不必別有貢告.」並授以神劍ㆍ法印ㆍ靈符ㆍ罡訣及內外丹道. 從此道法大顯, 降滅妖凶, 非所不驗.
高宗時應詔, 多留內庭, 問以道法, 窮盡源奧, 誅狐除祟, 屢顯靈異. 「帝及皇后諸王公主朝士以下, 親受道法, 百官子弟ㆍ京城及諸州道士, 從真人受經法者, 前後計數千餘人. 王公佈施塞道盈衢, 隨其所得, 捨入觀宇, 修飾尊像及救困窮. 每日炊米十餘碩, 以供貧病來者, 悉無選擇. 真人常懷直諫匡保社稷之心. 高宗欲登封告成, 駕幸中岳, 忽疫疾流行, 扈從者多病死. 奉敕命令治, 真人一誦咒訣, 疫癘消殄, 垂死者並皆得更生.」其祈晴禱雨, 運雷呼風, 驅龍攝魅, 事跡靈顯. 武則天時征至中都, 令其於諸名山投奠龍壁. 中宗復位, 武三思尚秉國權, 法善以頻察妖祥, 保護中宗ㆍ相王及玄宗. 迨後平定韋後, 立相王睿宗, 玄宗承祚繼統, 法善應召入京, 佐佑聖主, 凡吉凶動靜, 必預奏聞, 寵信有加. 開元八年(720年)五月, 真人已年一百零七歲, 於西京景龍觀中羽化, 「京城之人鹹見院中有青煙直上, 與天相接, 終日不滅.」 「葬後一年, 棺槨自開, 但見衣冠劍舄, 始知真人不死, 實輕舉耳. 帝緬想仙風, 眷慕不已, 於觀立碑, 寵以宸翰, 及命太子題額.」 有弟子百餘人, 惟尹愔ㆍ盧齊物ㆍ司馬仲容爲入室.
此外, 屬於洞淵派的高道尚有黃元賾ㆍ韓元最ㆍ劉玄元ㆍ范仙舟ㆍ何子玉ㆍ豐去奢等. 北宋元妙宗亦承道法, 在《太上助國救民總真秘要》中所收《上清隱書骨髓靈文》三卷, 即爲葉氏所傳. 內曰:「《骨髓靈文》, 唐葉法善天師所傳, 出自漢正一天師之遺法也. 功驗神奇, 莫可擬測. 舊以九符常用傳授, 其餘隱秘, 莫不聞見. 臣昔於九符之外, 復得十符, 謹續本文之次, 別成中卷, 稍闡元綱, 以廣妙用也. 其餘條律, 自如舊本, 載之於後雲耳.」
道教北帝派爲中唐道士鄧紫陽開創. 因其最崇拜北極紫微大帝(北帝), 傳授「北帝箓」等經箓, 以擅長治制「酆都」六天鬼神ㆍ辟邪禳禍之事而稱著, 故後世稱之爲「北帝派」, 或「酆岳派」.
據史籍記載, 始祖鄧紫陽, 名思權, 亦名思璞. 唐李邕《唐東京福唐觀鄧天師碣》謂鄧氏乃江西臨川人, 爲南陽之望族. 數代宗祖, 「皆秉哲衣德, 參寥洞元, 代有人矣. 且源派分流, 達於江海之內. 父子傳氣, 合於天地之初. 尊師幼入廬山, 中移恆岳, 吸沆瀣, 漱清冷, 精魄冥於太虛, 耳目靜於穹谷, 身枯木, 心死灰, 固不如也. 開元二十三載(735年)皇上下明詔求方士, 聞本郡, 別行李行偉以尊師應辟焉. 帝請問所習, 雅重其言. 常齋太一宮, 集元元教, 慮失諸野, 思得其人, 臨遣尊師, 俾巡江南六十郡, 冥搜元覽, 欲以張皇大道, 開覺下人. 明年春二月甲子, 覆命稱旨意, 敕度爲道士, 名曰紫陽. 仍賜紫羅法衣一副, 絹一百匹, 配東京福唐觀, 兼本郡龍興觀以寵之. 議者以尊師心奉於道, 身事於君, 名師於鄉, 德揚於國, 莫之比也.」其後多次應詔, 入宮訪以道妙, 並奉詔於諸名山建醮禱福, 「詣中岳ㆍ王屋ㆍ函谷ㆍ宗聖及諸名山, 修功德. 其所至也, 神兵降於壇上, 慶雲集於山下, 元鷂徘徊於霄漢, 丹芝郁馥於原野.」
開元二十七年(739年)仙逝於西京太元觀.
麻姑山位於江西南城縣境內, 爲漢代仙人王方平ㆍ麻姑修道之地. 據唐顏真卿《麻姑山仙壇記》曰:「頂有古壇, 相傳於麻姑於此得道. ……源口有神, 祈雨輒應. 開元中道士鄧紫陽於此習道, 蒙召入大同殿修功德.」
宋陳葆光《三洞群仙錄》卷四亦曰:「鄧紫陽入麻姑山, 日夜誦天蓬神咒, 感金甲神人與語曰:吾是北方天使者, 緣子念誦靈文, 帝君已置子之功矣, 遂令降墨篆神符真文. 上有神仙之術, 中有役使鬼神, 下有救療疾病. 子宜秘之, 後當爲王者師. 次日果於石室中得其真形符篆, 行持有驗.」
《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三二曰:「初隱麻姑壇之西北. 後因省親, 路獲神劍, 佩之. 性頗剛毅, 自負濟世之材, 每憩溪壑之間, 誦天蓬咒不輟, 遂感北帝, 遺神人授以劍法. 遠訪南嶽朱陵, 謁青玉ㆍ光天二壇, 禮鄧真人(東晉道士鄧郁之), 夢有所感. 唐明皇開元中蒙召入大同殿, 建醮胡藩, 封爲天師.」
鄧紫陽道法精深, 並以北帝道法ㆍ神授劍術名聞當時. 世傳他「嘗用下元術, 使神卒朱兵討西戎之犯境, 若雷霆變化, 犬戎大敗, 時稱爲神人.」
故在唐時, 南嶽已建北帝院, 專祭北帝諸神. 《南嶽小錄》說:「北帝院, 在岳觀東北, 去觀三里.」 《南嶽總勝集》說:「北帝院, 在銓德觀後半里, 修竹長松, 前後茂密. 梁天監末, 女冠徐練師居之, 修行而得道.」 此北帝院當是北帝派最早的專祠.
鄧紫陽之後, 承其法脈的爲其侄子鄧德誠, 弟子著名者有譚仙巖ㆍ史玄洞ㆍ左通玄ㆍ鄒郁華等. 唐顏真卿《麻姑山仙壇記》曰:「紫陽侄男曰德誠, 繼修香火. 弟子譚仙巖法錄尊嚴, 而史玄洞ㆍ左通玄ㆍ鄒郁華皆清虛服道.」 唐鄭畋亦說, 鄧德成從小便隨紫陽學道, 出入內禁, 「玄宗奇其穎悟, 曰:斯子必爲教主. 因以巾簡授之, 使居華封觀. 其交神通靈, 除害利人之事, 備于先生所撰《家紀》.」
德成之子鄧延康, 又承其家法. 唐德宗貞元初年(785)即隨其父「於會稽, 受三洞筆錄. 尋復麻姑山, 葆神茹氣, 澹然與天倪元合. 三景五牙ㆍ二星八道之秘, 雲章龍篆齋元醮會之法, 神悟靈契, 悉臻宗極. 屢爲廉使郡守請敬師受, 排邪救旱, 顯應非一.」敬宗寶歷(825—827年)中, 「舊相元公制置江夫人有疾, 忽夢神人云:何不求麻姑仙師?元公遽命使禱請, 既至而疾果愈. 夫人稽首奉錄, 俱爲門人. 復以明威上清之道, 授鄒平公主於廣陵, 涼公逢吉於夷門, 自是藩服大臣, 爭次迓勞. 太和八年(834年)秋, 又召至闕下, 嘉其道德, 籍隸太清宮. ……開成初(836年), 鴻臚少卿屈突謙妻李氏魅狐得孕, 厥害濱死, 先生以神篆針砭, 即服而誕, 則妖雛數首皆斃矣.」得朝野宦民擁載, 紛投其門下, 「神都威儀與名德道士半出於門人, 法教之盛, 近未有也. 昭肅皇帝(按即唐武宗)幸興唐觀, 訪先生修真之道, 宸旨嘉豫, 錫以紫服. 後帝受箓於南嶽廣成師, 請先生爲監度. 上(按即唐宣宗)嗣位, 爾時於內殿訪其元旨, 第以《道德》ㆍ《黃庭》ㆍ《西升》經旨應對, 若丹砂硫黃之事, 置而不論. 居常惟食元氣, 微飲旨酒, 熊經鳥伸而已.」大中十三年(859年), 逝世於興唐觀, 享年八十六. 其子有三, 「長曰道牙, 棄舒州太湖丞, 授三洞經箓;次曰道石, 試協律郎, 假職閩越;次曰道苗, 襲經符, 奉齋戒, 以法教之系, 駐於龍興.」 又將鄧氏北帝派嗣傳於後世.
據五代徐鍇《茅山道門威儀鄧先生碑》載, 紫陽後人鄧啟霞, 「性理和敬, 神識宏遠」. 鹹通元年(860年)始詣茅山太平觀拜柏道泉爲師, 六年後披度爲道士. 「十二年(871年)詣龍虎山十九代天師, 參授都功正一法箓. 干符三年(876年)詣本觀三洞法師何先生元通, 進授中盟上清法箓.」「太和四年(932年)歲在壬辰, 解化於山門. 君所傳經箓, 昭顯於時.」 鄧啟霞享年八十五, 他將上清ㆍ正一及北帝派融合爲一, 並爲習道者普遍接受.
概而言之, 從紫陽肇開北帝一派, 歷經德成ㆍ延康ㆍ道牙ㆍ道苗ㆍ啟霞數代, 再加眾多弟子譚仙巖ㆍ史玄洞ㆍ左通玄ㆍ鄒郁華ㆍ何元通ㆍ王棲霞ㆍ黃洞元ㆍ瞿童等人的推衍, 並得於唐代皇室如玄宗ㆍ德宗ㆍ憲宗ㆍ武宗ㆍ宣宗ㆍ懿宗的大力支持, 北帝大法便很快在江西ㆍ江蘇ㆍ浙江ㆍ河南ㆍ陝西ㆍ四川等地區傳播, 並修建了一批北帝ㆍ四聖專祠.
如成都玉局治中專設北帝院, 「雲是天曹庫, 收貯玉局化所奏錢.」 蜀州唐興縣大通觀, 「有紫微閣, 是開元中道士蔡守沖以敕賜匹帛所造.」 襄州「舊有北帝堂, 歲久蕪毀」, 後楚王趙匡凝鎮襄州, 得北帝靈驗而重加修飾. 這樣一來, 修習北帝道法成爲當時道門的一種風氣. 如孫元會遇道士教誦天蓬咒, 爾後堅持不懈, 後臨難之時, 「忽然照一見空中, 天蓬大將軍與部眾等, 護衛己身, 於茲脫難.」成都雙流縣道士王道珂, 「行坐常誦天蓬咒」, 爲民辟邪誅妖, 屢見靈異, 是知「天蓬將軍是北帝上將, 制伏一切鬼神.」 泗州人曹載之, 於僖宗時遇蘇門道士劉大觀, 授以天蓬神咒, 勤而持誦, 獲正心脫禍之果. 有仙官告之曰:「太帝是北斗之中紫微上宮玄卿太帝君也, 上理斗極, 下統酆都, 陰境帝君乃太帝之所部, 天蓬上將即太帝之元帥也.」成都人范希越, 「得北帝修奉之術, 雕天蓬印以行之, 祭醮嚴潔, 逾於常法.」
其後, 五代杜光庭於天祜三年(906年)在四川酆都道觀, 得北帝派道書《黑律》. 所謂「黑律」, 是指北帝所傳文籍皆爲黑色. 「北帝統率神將吏兵, 演大魔黑律, 行酆都九泉號令符, 糾察三界鬼神印. 降伏魔群, 驅蕩妖氛, 救護黎庶.」 「紫微北極玉虛大帝, 上統諸星, 中御萬法, 下治酆都, 乃諸天星宿之主也, 北極驅邪院是其正掌也.」所謂「正掌」, 即是說紫微大帝爲北極驅邪院的主神. 他主掌該院, 考召三界鬼神, 「居紫微垣中, 爲萬象宗師, 眾星所拱, 爲萬法金仙之帝主, 上朝金闕, 下領酆都.」 此《黑律》又經宋代廬養浩ㆍ徐必大ㆍ鄭知微等註釋, 編成《黑律收攝邪巫法》ㆍ《黑律靈書》ㆍ《黑律儀格》, 收入《道法會元》之中.
北宋天師張繼先亦習北帝道法, 並傳地祗法於世. 《道法會元》卷二五三說:「地祗一司之法, 實起教於虛靖天師.」「地祗法諸符, 如丙丁生鬼符ㆍ急捉符ㆍ治病符, 皆是虛靖天師所傳.」所謂「地祗」, 即北帝摩下地祗上將溫太保. 張氏後以其法傳王宗敬, 宗敬傳吳道顯, 道顯弟子五百餘人, 其後柳伯奇ㆍ鍾明相繼而爲宗師, 並衍變爲眾多法門, 「有蘇道濟派, 溫州正派, 李蓬頭派, 過曜卿派, 玄靈續派, 如此等類, 數之不盡, 千蹊萬徑, 源析支分.」 此外, 南宋劉玉即習地祗之法, 又師廬養浩ㆍ徐必大ㆍ盛宮椿ㆍ李守道ㆍ呂希真等修北帝黑律法訣, 同時又得神霄派金火天丁大法, 「悉有靈著」, 名震當世. 又有蜀人廖守真, 傳北帝天心地司大法於世. 後以此法相繼傳予蕭安國ㆍ彭元泰ㆍ史白雲ㆍ費文亨ㆍ陳一中, 陳氏爲元代延祜時人, 說明該系一直傳至元代.
需要說明的是, 鄧紫陽的北帝派與葉法善的洞淵派, 皆系漢晉正一派的衍化. 故在元妙宗的手中, 是將鄧ㆍ葉的著述合編於《太上助國救民總真秘要》中. 如「天蓬馘邪真法」ㆍ「天蓬救治法」ㆍ「天蓬三十六將符口訣」等, 皆爲鄧紫陽所傳. 內曰:「大唐時麻姑山中有一人, 姓鄧名紫陽, 焚修道典, 於此山中, 修酆都之術. 在此山洞之中, 五載矣.」遂得北天六丁使者降賜上帝黑篆神符「天蓬三十六符.」 因此, 明天師張宇初稱葉法善一支爲北帝酆岳派, 並將它與靈寶ㆍ神霄ㆍ清微三宗並列, 稱爲道門四輔, 說:「清微ㆍ靈寶ㆍ神霄ㆍ酆岳者, 洞輔之品, 經箓是也. ……酆岳則朱熙民ㆍ鄭知微ㆍ廬養浩ㆍ葉法善, 倡其宗者, 左ㆍ鄭ㆍ潘ㆍ李, 而派益衍矣.」 如此眾多高道的推衍, 促使北帝派道法興盛於唐宋時期.
概而言之, 法印爲道教最重要的法器之一. 它象徵包容宇宙萬物的道統, 載付著三界神真的權威. 北極驅邪院印的廣泛運用, 說明宋元以來北帝派在各地盛行一時的歷史情況, 並告訴我們其時對紫微大帝(即北帝)的信仰亦達到高峰. 它不僅在漢族生活的地區傳播, 而且受到了西南ㆍ東南地區許多少數民族如苗族ㆍ羌族ㆍ布依族ㆍ瑤族ㆍ壯族的崇拜. 這就是今天在四川ㆍ貴州等地區出土發現了許多有關北極驅邪院的法印, 且有苗族ㆍ羌族巫師所使用者的內在原因與歷史背景.
'역사문화 이모저모'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홍범도, 권력이 고른 김원봉 대타 (1) | 2023.08.29 |
---|---|
강화도 묘지사 중심 건물이 혹 천황당天皇堂??? (0) | 2023.08.29 |
도교 법인 道教法印 (0) | 2023.08.28 |
부동명왕不動明王과 검인劍印 (0) | 2023.08.28 |
[김태식 추천도서] 후쿠자와 유키치 자서전 (0) | 2023.08.28 |
댓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