본문 바로가기
漢詩 & 漢文&漢文法

(元) 육우陸友, 《묵사墨史》

by taeshik.kim 2019. 11. 21.
반응형

By 기호철 


墨史


《序》 提要


《墨史》三卷,元陸友撰。友字友仁,亦字宅之,平江人。其書集古來精於制墨者,考其事跡,勒為一書。於魏得韋誕一人,於晉得張金一人,於劉宋得張永一人,於唐得李陽冰以下十九人,於宋得柴珣以下一百三十餘人,於金得劉法、楊文秀二人。又詳載高麗、契丹、西域之墨,附錄雜記二十五則,皆墨之典故也。其間搜羅隱僻,頗為博贍。其論奚廷圭非李廷圭一條,據《墨經》所載,易水奚鼐之子超,鼏之子起,又別敘歙州李超,超子廷圭以下世家,是族有奚、李之異,居有易、歙之分。惟其名偶同,所謂《墨經》者,今雖不知為何本,然宋紹聖中李孝美作《墨譜》,已有是說,亦可以旁資參考也。案《徐顯稗傳》,載友仁生市廛闤闠間,父以市布為業,獨能異其所好,攻苦於學,善為歌詩,工八分隸楷,博極群物。奎章閣鑒書博士柯九思、侍書學士虞集服其精識,相與言於文宗。未及任用而二人去職,友亦南歸,自號硯北生,著《硯史》、《墨史》、《印史》,所為詩文有《杞菊軒稿》。今皆亡佚,惟《研北雜志》及是書尚存云。


《卷上》


◎魏


韋誕,字仲將,京兆人,太僕端之子,善隸、楷。魏太和中為武都太守,以能書留補侍中。洛陽、許、鄴三都宮觀始就,詔令誕題署,以為永制。給御筆墨,皆不任用。因奏蔡邕,自矜能書,兼斯喜之法,非紈素不妄下筆。夫欲善其事,必利其器。若用張芝筆,左伯紙,及臣墨,兼此三具,又得臣手,然後可以逞徑丈之勢,方寸千言。誕仕至光祿大夫,嘉平三年卒,年七十五。蕭子良《答王僧虔書》曰:「仲將之墨,一點如漆。」


後魏賈思勰《齊民要術》有韋仲將「筆方合墨法」。晁說之《墨經》並舉韋仲將墨法、後魏賈思勰法,二法本無大異,而晁氏兩書之。又蘇易簡《文房四譜》載冀公墨法,其人未詳。


◎晉


張金者,晉人石崇奴。券云「張金好墨,過市數蠡并市豪筆,僃郎寫書。」又吳淑《墨賦》云:或名重張金,或妙稱祖氏。


◎宋


張永,字景雲,吳郡吳人裕之子,仕宋至征西將軍。涉獵書史,能為文章,善隸書,又有巧思,益為文帝所知。紙墨皆自營造,帝每得永表啟,輒執玩咨嗟,自嘆供御者了不及也。又詔永更製御紙,緊潔光麗,耀日奪目,又合祕墨,美殊前後,色如點漆,一點竟紙。


何薳《記墨》云:近世士人游戲翰墨,因其資地高韻,創意出奇,如韋仲將、張永所製者,故自不少,然不皆手製,亦以意加減,指授善工而為之耳。如東坡先生在儋耳令潘衡所造,銘曰「海南松煤東坡法墨」者是也。又云賀方回、張秉道、康為章皆能精究和膠之妙法,其製皆如出犀璧也。又如李元伯、李公照、王仲達、武繼隆、滕元發、邵興宗之徒,往往作墨,然多成於匠手而假名耳。因附著之,不復別見云。


◎唐


李陽氷,趙郡人,官至將作大匠,善小篆。父雍門湖城令。氷兄弟五人皆負詞學。初師李斯《嶧山碑》,後見仲尼《吳季札墓志》,便變化開闔,如虎如龍,勁利豪爽,風行雨集,文字之本,悉在心胷。自言斯篆之後直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數,識者謂之「倉頡」。後身大精小學,豪駿墨勁,時謂之「筆虎」。勢如古釵倚物,力有萬夫無與為比,周越云陽氷篆勢全法崔子玉、張平子碑,不因見夫子書便變化開闔,葢竇泉之臆斷也。宋元符間,襄陽米芾遊京師,於相國寺羅漢院僧壽許見陽氷供御墨一巨鋌,其制如碑,高逾尺而厚二寸,面蹙犀文,堅澤如玉,有篆款曰「文華閣」,中穴一竅,下畫泰卦於麒麟之上,幕篆六字,曰「翠霞」,曰「臣李陽氷」,左行書「大暦二年二月造,得旨降入翻經院」,右行書「董作內府丞臣車輔、都監臣趙忠孠。」芾後數載經南徐,過鶴林,僧惟清乞書寶藏額,因難之。清忽開笥取古錦囊出,巨墨如曩時所見者。且言先師昔在京師,貴人家以古琴玉環(一作古玉)貿得之,乃奉墨授芾。芾受而書畢,亟歸淨名齋,報之以吳道子畫《熾盛光佛》一幀,古銅水龜玉界尺二。芾後書儒釋老書及忠孝賢明事,則用之。


祖敏,本易定人,唐時之墨官也。今墨之上,必假其姓而號之。大約易水者為上,其妙者必以鹿角膠煎為膏而和之,故祖氏之名,聞於天下。晁氏云「古人用墨多自製造,故匠氏不顯。唐之匠氏,惟聞祖敏。」黃秉云「祖氏易水人,故以濟上為號。年載已遠,罕有存者」。友按《唐書地理志》:易州土貢墨。意當時治墨者,不特祖氏。其後奚、李、張陳皆出,易水製作之盛,有由來矣。


王君德者,唐末人。蔡君謨云「世有王君德墨,人間少得之,皆出上方;或有得者,是為家寶也。」《墨經》有唐王君德搗膠用石臼,搗三二千杵,其藥用酢、石橊皮、水牛角屑、膽礬三物,又法用梣木皮、皂角、膽礬、馬鞭草四物。


奚鼐、奚鼏。已上二人,唐末匠氏。鼐墨面曰「光慶」,又印曰「奚鼐墨」,又印曰「庚申」。而鼏墨大槩與鼐同,惟「庚申」字異。見《墨經》及趙寅《墨譜》。


奚庭珪,易水人,或曰李庭圭,本姓奚,江南賜姓李氏,非也。今之人但見有奚庭珪墨二品。庭珪父卽超,何獨有奚庭(一作廷)珪而無奚超也?趙寅達夫嘗收得一種,上印文曰「宣府奚庭珪」,乃知居歙者李氏,籍宣者奚氏,各是一族而名偶同耳。《新安志》云,自蔡君謨以來,皆言李庭珪卽奚庭珪,唯黃秉、李孝美云:奚墨不及李。友按《墨經》云:觀易水奚氏、歙州李氏,皆用大膠,所以養墨。又云:奚鼐之子超,鼏之子起。而別敘歙州李超,超子庭珪以下世家。是族有奚、李之異,居有易、歙之分矣。況《墨說》復指宣府之記為證,用眾說,從姓氏書之,惟超、起,未嘗以奚稱,則仍李氏,不敢重出云。


李慥者,易水諸李之祖也。葉少蘊云:王景源使君所寶古墨一笏,葢其先待制所藏者。背銘曰:「唐水部員外郎李慥製」,云諸李之祖也。黎介然一見,求以所用端石硯易之,景源久之方與。後攜硯至行朝,有貴人欲以五萬錢輟硯,景源竟惜,不與也。


江南黟歙之地有李廷珪,墨尤佳。廷珪本易水人,其父超,唐末流離渡江,睹歙中可居造墨,故有名焉。今有得而藏於家者亦不下五六十年,葢膠敗而墨調也。其堅如玉,其紋如犀,寫踰數十幅不耗一二分也。常侍徐公鉉為太簡,言幼年嘗得李超墨一挺,長不過尺,細裁如筯,與其弟鍇共享之,日書不下五千字,凡十年乃盡。磨處邊際有刃,可以裁紙。自後用李氏墨,無及此者。超卽廷珪之父也。超墨有二品,其面或為特龍者,或曰「新安香墨」者,其幕曰「歙州李超造」,一上曰「李超」,其號雖異,亦互有精觕。王仲薿云其父岐公在仁宗朝被賜超墨,題云「檢校水部員外郎臣超」,後以遺蔡君謨。君謨云:「超與其子廷珪,唐末自易水渡江至歙州,地多美松,因而留居,遂以墨名。家本姓奚,江南賜姓李氏。」超之墨世不復傳,襄嘗侍群玉宴,輒賜得之。其從子絛云:「昭陵晚歲開內宴,數與大臣侍從從容談笑,嘗親御飛白書以分賜,更以香藥、名墨遍賚焉。一大臣得超墨,而君謨伯父所得乃廷珪。君謨時覺大臣意歉,有不足色,因密語能易之乎?大臣者但知廷珪為貴,而不知有超也。旣得易,輒欣然。及宴罷,騎從出內門去,將分道,君謨於馬上始乃長揖曰:『還知廷珪是李超兒否?』」超有弟起,其墨不傳,子廷圭、廷寬。


廷珪,超之子,世為南唐墨官。蔡君謨云廷珪墨為天下第一品,祥符治昭,應用為染飾,今人間所有,皆其時餘物也。其墨能削木,誤墜溝中,數月不壞。昔年洛下為留守,推官,事王公,見遺廷珪墨,自是書笥中稍或益之,漸至知墨之說尤為精微。唐彥猷殊達此理,超與廷珪始至新安,各出姓名,尚用「邽」字。超死而珪業益精,面有龍文而其名亦有用「邽」字者,乃知名字不同形製有異者,作之有先後也。或曰:「何以知之?」曰:「類其父超也」。世之好奇者多借廷珪姓名,模仿形製以造之。有至好者,苟非素蓄之家不能辨其墨,雖歷數百年研磨,尚有龍腦氣,此其驗也。王原叔性愛墨,持玩不厭,几案床枕間往往置之,嘗以柔物磨拭之,發其光色,至用衣袖,略無所惜。慶歷中,有人持廷珪墨十丸求售,從子參預托言草文字,恐混其思,遽令麾去。旣而聞之,極為嘆息,其後尢難得,而屢以萬錢市一丸。其品乃有邽字,作「下邽」之「邽」者為上作,「圭潔」之「圭」者次之,作「珪璧」之「珪」者又次之,其云「奚廷珪」者最下。葢廷珪本燕人,奚初姓,後徙江南,其初未奇,久而益佳,故李主寵其能,賜之姓也。雖名號有高下,其間又自有精粗,亦時有偽作者,人多惑。原叔言辨之,當視其背印,背印云「歙州李廷珪墨」,歙旁欠字之左足與州字之中,或其李字之中畫與子字之足貫,又與廷字壬之豎畫,墨字之右角貫,視之上下相通者為真。又自能造墨,在濠梁彭門嘗走人取兗州善煤,手自和揉,妙為形體,其光色與廷珪相上下,旣成,均遺好事,悉服其精。嘗以廷珪墨遺蔡君謨,隴西李之洵謁之曰:「聞以墨遺君謨,槖中必缺,今請以一丸補之。」蘇魏公云:高祖以來,所用廷珪墨一挺,於祖父寶之。長四寸,闊一寸,厚一寸,其色之黑,世無物及者,研之無聲,面有「李廷珪墨」四字。蘇子瞻為顏鳧繹作集引,其子復以廷珪墨遺之,金塗龍及銘云「李憲臣所屬賜墨也」。又嘗以蜀中冷金箋試墨,惟廷珪乃黑。陳無己云:晁無斁有李墨半丸,云是裕陵故物也。徃於秦少游家,見李墨不為文理,質如金石,亦裕陵所賜。王平甫所藏者,其子斿以遺少游。潘谷見之,載拜云「真廷珪所作也,世惟王四學士有之,與此為二矣。」吳開喜蓄墨,收古今名品甚具,諸李所製皆有之,云皆無出廷珪之右者。其堅利可以削木,書《華嚴經》一部半,用廷珪才研一寸,其下帙用承晏墨,遂至二寸,則膠法可知矣。王彥若云趙韓王從太祖至洛,行故宮,見架間一篋,取視之,皆李氏父子所製墨也。因盡以賜王。後王之子婦蓐中血運危甚,醫求古墨為藥,因取一枚投烈火中,研末酒服,卽愈。諸子欲各僃產乳之用,乃盡取墨,煆而分之。自是李氏墨世益少得。邵公濟云太祖下南唐所得廷珪父子墨,同他俘獲物付主藏籍收,不以為貴也。後有司更作相國寺門樓,詔用黑漆,取墨於藏主,車載以給,皆廷珪父子之墨。至宣和年,黃金可得,李氏之墨不可得。熙寧間,李舜舉御藥,為林子中言禁中墨無廷珪成挺者,但有承晏、文用等墨,為古墨之尤者。握子有「香」字乃廷珪,禁中尤珍之。吾家太史云:國初平江南時,廷珪墨連載數艘,輸入內庫,太宗賜近臣、祕閣帖皆用此墨。其後建玉清昭應宮,至用以供漆飾。而太史所記,與蔡、邵二說互有異同,故並載之。廷珪子承浩,蚤世故墨不多有,其後遂絕。友平生凡五見廷珪墨:其一見之於京師楊好謙家,面作柳枝瘦龍,上印一小「香」字,幕曰「歙州李廷珪墨」,黃羅囊襲之表以牙簽曰「仁宗皇帝寶字墨」;其一見之於黃可玉清權齋,云是其外家宣和進士陳篆所藏;其一唐子真得於趙氏姑脂澤奩中,銘曰「保大元年歙州進墨務官臣李廷珪造」,後截留「保大」二字,易帖於莊肅幼恭;其一半挺見之於鑒書博士柯敬仲家,銘曰「保大元年正月七日奉旨造」,幕曰「宏文館供奉庫左行書云墨務官臣廷珪」,右行書云「墨務官臣廷寬」;其一見之於洛陽趙顏子之孫許,面作特龍,幕曰「保大九年奉敕造長春殿供御龍印香煤」,左行書云「墨務官臣廷邽、監官臣亮」,右行書云「臣夷中、臣子和、臣卞等進」。試之,皆光澤如新,獨「寶」字墨質雖具,而膠法已敗,疑為蘇家贗物也。


廷寬,超之次子。蔡君謨云:李超并男廷寬墨,今少見。廷珪為第一,廷寬、承宴次之。又云欲求廷珪墨,終難得。或廷寬、承晏、文用皆其家法。子承晏,承晏子文用,文用子仲宣,仲宣子惟益、惟慶。承晏,廷寬之子。蔡君謨云李氏墨承晏而下,不能用家法,無足取者。熙寧九年,蘇魏公頌同修國史,開局日賜承晏笏挺雙脊龍墨、張遇丸墨、澄心堂紙。及對,神宗曰:「禁中自此少矣,宜寶之。」蘇子瞻云:黃魯直學吾書,輒以書名於時,好事者爭以精紙妙墨求字,嘗攜古錦囊,滿其中皆是物者。一日見過,探之得承晏墨半挺,遂奪之。潘谷驗墨,摸索便知精麄。一日過,魯直取所藏墨示之,谷隔錦囊揣之曰:「此李承晏軟劑,今不易得。」又揣其一曰:「此谷廿年造者,今精力不及,無此墨也。」取視果然。


文用,承晏之子,能世其業,然墨差不逮,絕無有也。


仲宣,文用之子,亦如其父。陳無己云:南唐於饒置墨務,李本奚氏,以幸賜國姓,世為墨官云。唐之問質肅公之子有墨曰「饒州供進墨務官李仲宣造」,世莫知其何人子,頗有家法。以遺黃魯直,魯直謂不迨孫氏所有而無已,謂過之陳留孫待制家,有墨半挺,號稱廷珪,但色重爾,非古製也。


惟益,仲宣之子。葉少蘊云元祐初,京師雜買務貨舊墨,猶有惟益所作千餘挺,當時士大夫爭取之,背印作「歙州務墨官李惟益造」者是也,弟惟慶。


惟慶,仲宣次子,其墨小挺子,優於大墨,可亞廷珪。一種有兩頭圜,面有雙龍捧一牌子曰「供灑龍麝香墨」,幕文曰「歙州李惟慶墨」者,上品也。江南畏中國之威,其供御字並刻為「供灑」一種,面印皆同幕文曰「歙州供進墨務官李惟慶造」者,其次也。此後李氏遂無聞。宋仁宗時其子孫尚有為務官者,歲貢上方,絕不佳。每移文本州島責之,殊不入用也。


張遇,易水人,遇墨有題「光啟年」者,妙不減廷珪。宮中取其墨,燒去煙,用以畫睂,謂之「畫睂墨」。蔡君謨謂世以歙州李廷珪為第一,易水張遇為第二。遇亦有二品,易水貢墨為上,供堂墨次之。蘇子瞻云「射香張遇墨」兩枚,或自內庭得之,以見遺,藏之久矣。製作精至,非常墨所能仿髴。陳無己見秦少游有張遇墨一團,面為盤龍,鱗鬣具悉,其妙如畫,其背有「張遇射香」四字,語曰「良玉不琢,謂其不借美於外也,張其後乎?」《墨經》云:凡印方直最難,往往多裂。易水張遇印多方直者,其劑熟可知。葉少蘊云:兩漢間稱墨多言丸,魏晉後始稱螺,取其上銳必肖。如今之挺形而丸,則其製不可解。或云乃今之錢子墨。世傳張遇墨乃唐末時物,皆為錢子,是其遺法,然極不便於研磨,古人為之,當別有意也。子谷。


谷製墨得李氏法,而世不多有。鄒志完謂遇之子名谷,然雲黟川布衣,則疑別有同姓名者。又以處厚亦云黃山,意其自易水徙歙,如李氏。故漫從家世書之。子處厚。


處厚在黃山起灶作煤製墨,為世業,其用遠煙魚膠。鄒志完云,予用處厚墨久矣,而未之識。一旦處厚踵門,問其家世,則穀之子,遇之孫。昔李氏以墨顯於江南,而遇妙得其法,至處厚益恐墜其家聲,不汲汲於利,尤可尚也。


朱逢,歙州人。江南韓熙載自延其造化松堂墨,文曰「元中子」,又曰「射香月匣」而寶之。雖至親暱友無見之者。熙載死後,盡為諸妓分攜而去。



《卷中》


◎宋


柴珣,宋初時人,代居宣城,得二李膠法,出潘、張之上。其作玉梭樣,銘曰「柴珣東窯」者。士大夫得之,葢金玉比也。其後有柴成務、朱君德二人墨,並狹小挺,制作不一。


陳贇,易水人,世傳不多,與張遇等。其墨銘曰「易水光真墨」,幕曰「陳贇」。


陳朗,兗州人。宋初避諱,因以「三翁」記之。蔡君謨評墨,以李廷珪為第一,廷寬、承晏次之,張遇次之,朗又次之。不獨造作有法,松煙自異。君謨得歙煙造墨,便有廷珪風采,乃知本性隨其土地而異。朗弟遠,遠子惟進。楊如晦云歙州諸李稍喜出光,而東山諸陳作一色皴面。皴面便於研試,葢墨色皴暗,磨之培增光黑,為鬻者之利爾。大體入池早,作細文,入池遲,作皴文,無他術也。欲皮汎逾細而光,當出池時揩刷令淨,以兔皮一番蘸水受之,則應手如角皮,汎墨家言也。


陳己、陳湘、陳相、陳和、陳顯。已上五人皆朗諸孫,膠法雖存,而妙處似非其子孫可傳,故墨不逮昔人。己墨名為「飛魚錘子」。相墨所謂「黑龍髓」者,銘曰「世業陳相,遠煙清光」。劉貢父作墨,作「長新」字,長新,陳相也。《墨經》云兗人舊以十月煎膠,十一月造墨,今旋煎旋用,殊失之。故潘谷一見相墨,曰:「惜哉!一生膠耳。」


景煥,成都人,隱居玉壘山,嘗得墨材甚精,造止五十團,不復更作。曰:「以此終吾身」。墨印文曰「香璧」,幕曰「副墨」。子煥有文藝,撰《野人閒話》、《牧豎閒談》及畫跡傳於代。


盛匡道、盛通、盛真、盛舟、盛信、盛皓。已上六人皆宣州一族。大率如奚廷珪樣,幕並篆文依歙樣香墨。唯通墨挺大,而與諸盛小異。


宣道或曰:宣德不知何許人,墨皆範張遇,卽未究郡國之來,姓名之出。李伯揚以其形製俱類廷珪,疑歙州人也。


姜潛,字至之,兗州人,隱居奉苻之太平鎭。文潞公通判州事日訪墨於姜,姜曰:「近頗難得,當求佳煤自製。」久之,攜紙囊訪公,曰:「此卽煤也,瀉之則盈盤,按之則如故。」又曰:「此亦可以如茶,啜之無害。」公如其言,啜一茶甌。食頃,忽發咳聲,香氣上襲,芳馥如射。姜曰:「此所謂射煤也,研射入者,傳之悮矣。」墨成,頗珍惜之。


周明法、林鑑、陳泰。已上三人並兗州名手作墨,其得意者皆不減諸陳,但尚新耳。


王廸,西洛隱君子也。其墨法止用遠煙、鹿膠二物,銑澤出陳瞻之右。文潞公嘗從廸求墨。久之,持煙一奩見公,且請以指起煙,按亦隨復。曰:「此煙之最輕遠者」。乃抄煙以湯瀹,起揖公,對啜云:「當自有龍射氣,真煙香也。凡墨入龍射,皆奪煙香而引蒸濕,反為墨病。俗子不知也。」黃太史以迪為鎭州人,而家於洛也。


耿仁遂,歙州人。仁遂子文政、文壽。而耿盛、耿德真,皆世其家。德真所製甚精,惜其早死,藏墨之家不多見也。


王順,兗海人,徂徠獨稱諸陳,順晚出而其法尢精,嘗言墨貴輕、清。葢煙遠則輕,膠遠則清,墨家膩此,多胚闇乏堅致,非善法也。如李廷珪真墨堅如角石,年逾多而光采如新,斜研薄處可以利紙,或云廷珪佳煤一斤可受膠一斤,入手堅重,研不滯筆,所以獨貴於世也。楊如晦謂順墨稍堅重,有光,雖濃磨不留筆,似得廷珪妙處。


裴言元佑中為曹王造墨,故料精而墨善,比常品差勝。


郭玉,汲人。玉所製墨銘曰「供御郭玉」。


潘谷,伊洛閒墨師也。墨旣精好而價不二,士或不持錢,留券取墨,亦輒與之。蘇子瞻聞之,曰「非市道人也」。嘗與詩云:「一朝入海尋李白,空看人間畫墨仙。」豫章黃魯直嘗得李廷珪墨,神宗所賜王安國平甫者,已而遺淮海秦少游,少游愛之,藏錦囊中。墨師過少游,少游出錦囊以示之,墨師手拊錦囊,卽拜曰「真廷珪為者。疇昔見於平甫家,與此二矣。是豈常墨工所能哉?」後忽取積券焚之,飲酒三日,發狂浪走,赴井死。人下視之,葢趺坐井中,尚持念珠也。谷子遇陳無己,云供僃使李唐卿,嘉祐中以書待詔者也,喜墨。嘗謂予曰:「和墨用麝,欲其香,有損於墨而竟亦不能香也,不若並藏以熏之。」潘谷墨香徹肌骨,磨研至盡而香不衰。陳惟進之墨一篋,十年而香(一作麝)氣不入,但自作松香耳。葢陳墨膚理堅密,不受外熏,潘墨之香劑中,必入龍麝等也。


東野輝,兗人也。蘇子瞻雲暉所製墨,每枚必十千信,非凡墨之比也。


蘇澥,字浩然,武功人,度支郎中舜元之子,為祕閣校理,自號「支離居士」,喜造墨。所製皆作松紋皴皮而堅致如玉石。何子楚與其孫之南仲容游,其家藏不過數笏,子楚得半笏於李漢臣,持視仲容曰「真家寶也」。神宗朝麗人入貢,奏乞浩然墨,詔取其家,浩然止以十笏進呈,其自珍祕葢如此。人有獲其寸許者,如斷金碎玉爭相誇玩,黃魯直所謂廷珪贗墨出蘇家者,是浩然所作也。


晁貫之,字季一,性無他嗜,獨見墨丸,喜動睂宇。其所製銘曰「晁季一寄寂軒造」者,不減潘、陳。其兄說之,字以道,深於名理,尢喜造墨,著《墨經》三卷,論產松之地,煙煤製造之法,及自古墨工知名者,凡三篇。


朱覲,九華人,善用膠作軟劑,出光墨。滕元發作郡日,令其手製,銘曰「愛山堂造」者最佳。子聰,不逮其父。


僧清一,蜀人也,遇異人傳墨法,有名江淮閒,甚貴重之。


張居靖善造墨,黃魯直試之,謂其鹿膠極堅黑,作皮肉不減曩時歙州煤。其光澤不足,良以歲月深遠,爽調護耳。陳瞻,真定人。初造墨遇一異人,傳和膠法,因就山中古松取煤。其用膠雖不及常和、沈珪,而置之濕潤,初不蒸敗,此其妙處也。又受異人之教,每斤半千價,雖廉而利常贏餘。何子楚嘗以二萬錢就瞻取墨,適非造墨時,因返金,而以斷裂不全者二十笏為寄。曰:「此因膠緊所致,非深於墨不敢為獻也。」子楚寶而用之,并就真定公庫轉置百笏,自謂終身享之不盡。南渡一掃無餘,繼訪好事所藏,葢一二見也。瞻在宣和閒已自貴重,斤直五萬,比其身在葢百倍矣。瞻死,壻董仲淵因其法而加膠,墨尢堅致,恨其卽死,流傳不多也。董後有張順,亦瞻壻,而所製不及淵,亦失瞻法。又有胡德者,瞻之外孫也。


劉寧,真定墨工也。與同郡張順各尊其藝,素不相下。康倬為章使之造墨,但多以錢遺之,不問所造之多寡,故嘗得佳品。宣和乙巳春,為章赴官鄚亭,將行,二人皆以墨獻。張力言其墨勝劉,劉云:「無多言,得以試之耳。」取二湯壺,熾炭熬之,使沸,各投墨一笏,煮之。自巳及酉,取視之,張墨已融敗拆裂,劉墨堅好如故,叩之琅然,張乃大服。劉曰:「二煤與膠皆一,所以異者萬杵耳。」


常和,隱居嵩山,墨雖晚出,頗自珍惜。膠法殊精,必得佳煤然後造,故其價與潘、陳特高,收其贏以起三清殿。其銘曰「紫霄峰造」者,歲久磨滅,真可截紙。和子遇,不為五百年後名,而減膠售俗,正如江南徐熙作落墨花,而子崇嗣取悅俗眼,而作沒骨花,以敗其家法也。


解子誠(河東人)韓偉升。已上二人墨挺極重厚,膠力不乏其精采,可與新製敵也。


田守元,一名守真,其墨式形製極精,而煤不甚佳,差勝小潘,然亦多沙耳。


梅鼎、張孜、關圭(弟瑱)、曹知微、陳昱、郭遇明、梅贍、張雅、高肩。已上十人並崇寧以來京師名手,皆有聲稱,而精於樣製。


侍其瑛,本良家子,少年流宕京師。元豐中以筆為業,入太學,供諸生甚勤,不計其直,輒與之,率日至或二三日一至,自爾稍稍受知當世公卿、大夫,遂以筆名家。其後造墨,和劑、製樣稍佳,而膠法未精,不復取重於人。


李清,上黨人,以墨著名。


鄭涓,在重和中造墨,銘曰「凝香閣」者。張達明試之,謂不媿李氏。


薛安、薛容、少室人。容所造墨,用灶君山煤,真奇品也。


張滋,真定人。善和墨,色光黳,膠法精舉,勝江南名手。大觀初,時學士彥許、八坐光疑共薦之,於是命造墨,入大觀庫,是後歲歲加賜錢至三二萬。政和末,蔡京罷相而後止焉。滋亦能自重,方其得聲價時,皇、越二王呼滋至邸,命出墨,謂雖百金弗吝也。滋不肎曰:「滋非為利者,今墨乃朝廷之命,不敢私遺人。」二王乃匄於上,詔各賜王十斤。然滋所造,實超古今。其墨積大觀庫,毋慮數萬斤。世有「宣和睿製」者,葢滋所作也。


張浩,唐州人,居桐柏山,其墨精致,膠法甚奇,吳順圖二母歲造至百斤,遂壓京都之作者矣。


王惟清、丁真一。已上二人隱居吳郡,皆能製墨,尤為米元章所賞識。


高慶和,歙人也。大觀閒,葉少蘊令慶和造墨,取煤於黃山,不復計直,葢以松漬漆並燒。又嘗館三韓,使人得其貢墨,碎之,參以三之一。旣成,潘、張之徒皆不及,同時有汪通、高景修,皆起灶作煤製墨,為世業。


潘衡,金華人。蘇子瞻云衡初來儋耳起灶作墨,得煙豐而墨不甚精,因教其遠突寬籠,得煙幾減半,而墨乃彌黑,其文曰「海南松煤東坡法墨」,皆精者也。常當防墨工盜用印,使得墨者疑。衡此墨出灰池中,未五日而色如此,日久膠定,當不減李廷珪、張遇也。子瞻自儋耳歸至廣州,舟敗,亾墨四篋,平生所寶皆盡,僅於諸子處得李墨一丸,潘谷墨兩丸。自是至毗陵,捐館舍所用,皆此三墨也。葉少蘊云,宣和初,有潘衡者,賣墨江西,自言嘗為東坡造墨,海上得其祕法,故人爭趨之。餘因問東坡之子過,求其法,過大笑曰:「先人安得有法在儋耳!衡適來見,因使之別室為煤,夜遺火,幾焚廬。翌日,煨燼中得煤數兩而無膠法,取牛皮膠以意和之,不能為挺,磊磈僅如指者數十,公亦絕倒。衡因謝去,葢自別得法,借東坡以行也。」天下事名實相蒙類如此,東坡乃以善墨聞耶。衡今在錢唐,竟以東坡故,售墨價數倍於前。然衡墨自佳,亦由墨以得名,尤用功可與九華朱覲上下也。有女居廬陵,傳其業。孫秉彞,墨銘為「金華潘衡嫡孫秉彞」者是也。


潘昱,善造墨。范至能謂二王府帖是昱墨所摹拓。友按黃魯直云:元祐中,親賢宅從禁中借版,刻法帖墨百本,分遺宮僚。但用潘谷墨,光輝有餘而不甚黟黑,又多木橫裂文,士大夫不能別也。至能號稱博洽,而昱之名不同。疑傳聞之誤耳。


沈珪,嘉禾人。初因販繒往來黃山,有教之為墨者,以意用膠,一出便有聲稱。後又出意取古松煤,雜松脂、漆滓燒之,得煙極精細,名為「漆煙」。每云韋仲將法止用五兩之膠,至李氏渡江,始用對膠,而祕不傳,為可恨。一日與張處厚於居彥實家造墨,而出灰池失於早,墨皆斷裂,彥實以所用墨料精佳,惜不忍棄,遂蒸浸以出故膠,再以新膠和之。墨成,其堅如石珪,因悟對膠法。每視煙料而煎膠,膠成和煤,無一滴多寡也,故其墨銘云「沈珪對膠,十年如石,一點如漆」,此最佳者也。其為人有信義,庚子寇亂,何子楚避地嘉禾,連墻而居,日為子楚言膠法,并觀其手製,雖得其大槩,至微妙處雖其子晏亦不能傳也。珪年七十餘終,晏先卒,其法遂絕。時有張孜墨,校珪漆煙而勝者。珪曰:「非此敵也」。乃取篋中先減膠一丸與孜墨並,而孜墨反出其下遠甚。子楚叩之云:「廷珪對膠,於百年外方見勝妙。」葢雖精煙,膠多則色為膠所蔽,逮年遠膠力漸退,而墨色始見耳。若孜墨急於目前之售,故用膠不多而煙黑不昧,若歲久膠盡,則脫然無光,如土炭耳。孜墨用宜西北,若入二浙,一遇梅潤,則敗矣。滕令嘏監嘉禾酒時,延致珪甚厚,令盡其藝,旣成,取小圓磨試,忽失所在。後二年,浚池得之,其堅致如故。令嘏莊敏公之子所蓄古墨至多而有鑒裁,謂珪曰:「幸多自愛,雖二李不能遠過也。」大觀間,劉無言取蘇浩然製銘,令沈珪作數百丸以遺好事,及當朝貴人所藏,未必皆浩然手製。然珪作墨,亦非近世墨工可及,實可亂真也。葉少蘊每勸人多蓄珪墨,珪死後,方知其可貴也。


僧仲球,融州人,世傳李氏膠法,在都嶠山中為朱儀伯(一作相)作墨,銘曰「學易堂」者是也。



《卷下》


◎宋


戴彥衡,新安人。紹興閒復古供御墨,葢彥衡所造自禁中降出,雙角龍文,或云米友仁侍郎所畫也。中官欲於苑中作墨灶,取西湖九里松作煤,彥衡力持不可,曰「松當用黃山所產,此平地松,豈可用?」人重其有守。《新安志》云:彥衡自紹興八年以薦作復古殿等墨,其初降雙脊龍樣是米元輝所畫,繼作圭璧及戲虎樣。時議欲就禁苑為窯,稍取九里松為之,彥衡以松生道傍平地,不可用。其後衢池工載他山松往造。亦竟不成。彥衡嘗出貢餘一圭示米公,米公以為少有其比。


蒲大韶,閬中人,得墨法於黃魯直,所製精甚,東南士大夫喜用之。嘗有中貴人持以進御,高宗方留意翰墨,視題字曰「錦屏蒲舜美」,問何人,中貴人答曰:「蜀墨工蒲大韶之字也」。卽擲墨於地曰:「一墨工而敢妄作名字,可罪也!」遂不復內。自是印識卽書姓名云。大韶死,子知微傳其法,與同郡史威皆著名。夔帥韓球令造數千(一作十)斤,愆期不能就,遣人逮之,舟覆江中,二工皆死。所售者皆其族人及役作竊大韶以自貴云。何子楚云:近世所用蒲大韶墨,葢油煙墨也。後見績仲永言紹興初,同中貴鄭幾仁撫諭吳少師玠於仙人關回,舟自涪陵來。大韶儒服手刺,就船來謁,因問油煙墨何得如是之堅久也,大韶云亦半以松煙和之,不爾則不得經久也。又周昭禮云:大韶,涪州樂溫人,壻文子安;梁杲,渠州人,皆世業此。梁膠法精而值直貴,蒲麄而損梁直太半,出蜀者利其廉,攜以來者皆蒲墨也。雖均名川墨,而工製異。外有幸(一誤韋)打垕,又居蒲下,其家無人。杲有子思、溫,紹其業。


蒲序,字中庠,隱居涪陵,作墨名世,不為外飾。其法用鹿膠和劑,極清有光暈,然著濕氣,輒皴起,漆之則不復畏濕。曾見序墨一笏於大梁張君錫家,面銘曰「荊璞」,幕曰「黃耳金鉉」,下云「墨隱」。蒲序製或云在廷珪前。序,宋渡江時尚存其後,有蒲雲、蒲彥輝(一作暉)、蒲庭(一作廷)璋,皆其族人也。


郭彬,不知何許人,米元暉嘗命其製墨,銘曰「山齋」。


王湍,以善墨名,嘗為葉少蘊言物性相制,固有不可知者。今或急於磨墨而沫起,殆纏筆不可作字,但取耳中塞一粟許投之,不過一再磨,卽不復見。少蘊試之,果然。


趙令衿,字表之,宋宗室,封安定郡王,子子覺。嗣子覺,字彥先,幼俊敏有文,世受墨法,手自製,銘曰「雪齋」,為世所貴,得之者價比金玉。彥先有子十四人,仕皆通顯,惟伯鹿傳其膠法最精,銘曰「超然清芬如在」,「超然」,表之自稱也。世言李氏對膠之妙,彥先以為非特堅鈍難磨,且終不能黑。其法用煤六分,膠四分,始為中度,但取煙,貴輕杵,和貴勻熟耳。煎膠以麋鹿角為上,驢膠次之,阿井膠又次之,至其要訣,又非人所能知也。


吳滋,新安人。滋家世藏汪彥章帖云:吳滋作墨,新有能聲。紹興庚申,於新安郡齋授以對膠法,試之當見其佳。孝宗在東宮,以滋所造甚佳,例外犒緡錢二萬。其法取松煙,擇良膠,對以杵力,故滓不留硯。李司農若虛云:「新安出墨舊矣,唯李超父子擅名。近日墨工尤多,士大夫獨稱吳滋,使精意為之,不求厚利,駸駸及前人矣。」滋領其言云。


何南翔,遂寧人,以墨知名。張魏公留守建康,日以書至蜀,取南翔所製墨。王晦叔為銘,其面曰「立言追聖學,籌筆活蒼生。」


胡景純,潭州人,專取桐油燒煙,名曰「桐華煙」。其製甚堅薄,不為外飾以眩俗眼。大者不過數寸,小者圜,如錢大,每磨硯閒,其光可鑑。畫工寶之,以點目,瞳子如點漆。李彥穎云:長沙多墨工,唯胡氏墨千金獺髓者最著。州之大街之西安業坊有煙墨上、下巷,永豐坊有煙墨上巷。今有鄭子儀自謂得胡氏法。俊臣俗名為「胡院子」;世英、友直、國瑞、沛然、文中,皆景純子孫,俱世其業。


葉谷,永嘉人,作油煙墨,與潭州胡景純相上下,而膠不及。


李世英,紹興中在吳秦王益府治墨。一日,王為世英進墨入內,率一圭重十兩,高宗見其墨挺厚大難執,遂不御而還之。其銘為「藂桂堂李世英造」者特佳。子克恭。


華邦憲,孝宗朝供御造墨。其一面曰「選德殿製,淳熙癸卯臣華邦憲造」,幕有特龍如畫。


侯璋(汲人)、石憲(長沙人)、蕭鳳、彭雲、彭紹、張楠(瀘人)、姚孟明、李英才(廬陵人)、杜大椿、張楚材、朱鼎臣、陳中正。已上十二人咸精其藝。淳熙以來,士大夫喜用其墨,視前代為無愧矣。


葉世英,閩中人。周子充《玉堂雜記》云:丁酉十一月壬寅,內直宣名至清華閣,旣退,中使傳旨賜世英墨五團。世英,御前墨工也。弟世傑。


郭忠厚,以墨名家,忠厚。子玘,玘子喜,忠厚。墨至今尚有射氣,其面為雙脊龍文,幕曰「嘉定己卯臣郭忠厚造」。會稽王宣子家藏玘墨一挺,銘曰「復古殿製、端平乙未臣郭玘造。」


胡智,新安人。李司農云智得李氏墨法。其聓陳琦,守婦翁之法,不求速售,故世少知者。司農寓居新安,物色其人,使之造墨,猶有昔人典型。


楊振,字聲伯,長興人。武舉得官,蓄古器最富,多精品,故所製不下趙彥先。


朱知常,銘曰「朱知常墨」,不下蒲史。


黃元功、詹從之、諸葛武仲、周達先、樊宗亮。已上五人並居太末,傳趙彥先墨法,頗異常品。


劉忠恕,吳中人,家有墨一挺,形製甚大,止曰「劉忠恕」三字。紋理剝落,試之色澤如新。


劉文通子士先,端平閒供御墨工。


葉茂實,太末人,善制墨。周公瑾言其先君明叔佐郡日,嘗令茂實造軟帳,煙尤輕遠。其法用煖合冪之,以紙帳約高八九尺,其下用盌貯油,炷燈煙直至頂。其膠法甚奇,內紫礦、秦皮、木賊草、當歸、腦子之類,皆治膠之藥。葢膠不治則滯而不清,故其墨雖經久或色差淡,而無膠滯之患。


楊伯起者,以墨稱。其言取煙欲浮而輕,膠欲老而澄,均調揉治,不失其齊量,然後墨成。雖然,是直其麄耳,至若心解神悟,超然法度之外,吾亦不能評也。


俞林,善慶殿供御墨工,頃在淮南見墨一笏,幕作雲龍文,面曰「俞林丘攽共製香墨」。攽,不知何人。


李果、徐禧、戴溶、謝東、黃表之、潘士衡、潘士龍、楊逢辰(廬陵人)、葉子震、柴德言、周朝式、張公明、張永清、朱仲益、林杲(字東卿)、舒泰之、舒天瑞、陳伯升(天台)、陳道真、鄭宣、方文龍、項應珍、范厚叔、翁壽卿、王大用、翁彥卿、周伯起。已上二十七人並宋末名手,如舒泰之、翁彥卿皆嘗供御造墨,其形製少精而多麄,殊不逮前人。豈一物之微,亦與世高下。葢松煙之法久絕,故劉葉之徒專尚油煙,宐簡版不宐紙也。


◎ 高麗


高麗貢墨,猛州為上,順州次之。舊作大挺,不善合膠,脃軟不光。後稍得膠法,作小挺,差勝。然其煙極輕細,往時潘谷嘗取高麗墨,再杵入膠,遂為絕等。其墨有曰「平虜城進貢」者,有曰「順州貢墨」,或曰「猛州貢墨」。率長挺而堅薄如革版,其色澤,則順不逮猛也。李公擇曾惠蘇子瞻墨半枚,其印文曰「張力剛」,豈墨匠姓名耶?云得之高麗使者。魏道輔云新羅墨有蠅飲其汁,繩立死,不知何毒之如是也,後常戒人合藥勿用新羅墨。日本亦有墨,遍肌印文,如柿蒂形。


◎契丹


陸子履奉使契丹日得墨,銘曰「陽岩鎭造」者,其國精品也。滕子濟亦有墨一大笏,為龍鳳之文,面曰「鎭庫萬年不毀」。


◎西域


西域僧為蘇太簡言彼國無硯筆,但有好墨,中國不及,云是鶏足山古松為之。太簡常獲貝葉,上有梵字數百,墨倍光澤。會秋霖,為窗雨濕,因而揩之,字終不滅。


◎金國


劉法,字彥矩,常山人,善博物。自製墨數品,銘曰「棲神岩造」者,佳品也。楊邦基為畫《墨史圖》,一曰入山,二曰起灶,三曰採松,四曰發火,五曰取煤,六曰烹膠,七曰和劑,八曰成造,九曰入灰治刷,十曰磨試。彥矩云初無入山、磨試二事,而成造、入灰、出灰、治刷本四事,楊合為二,復增入山、磨試,總成十圖云。


楊文秀,字伯達,本江左人,在金之季,以善墨聞。其法不用松炬,而用鐙煤。子彬得其遺法,以授耶律楚材,楚材授其子鑄,使造一萬丸,銘曰「玉泉萬笏」。


◎雜記


《說文》云:墨,書墨也。從黑從土。墨者,煙煤所成,土之類也。


《釋名》曰:墨者,晦也。言似物晦黑也。


《漢書》:尚書令僕、丞郎月賜隃麋大墨一枚,小墨一枚。


漢中官令主御筆墨。


《東宮故事》:皇太子初拜,給香墨四丸。


《東漢觀記》曰:和熹鄧后卽位,萬國貢獻悉禁絕,惟歲時供紙墨而己。


揚雄,詔令尚書,賜筆墨,觀書石室。


汲太子妻《與夫書》曰:并致上書墨十螺。


《魏官儀》云:尚書郎缺,試諸郎,故孝廉能文案者先試一日,宿召會都,坐給筆墨以奏。


陸士龍《遺兄士衡書》云:三上臺曹公藏石墨數十萬斤,云燒此消復可用,然煙中人不知,兄頗見之不?今送二螺。


《大業拾遺記》:宮人以蛾綠畫睂,疑亦石墨之類。近世無復此物,沈存中括帥鄜延,界內有石油,然之煙甚濃,其煤可為墨,黑光如漆,松煙不及,其識文為「延川石液」者是也。


晉令治書令史掌威儀禁令,領受寫書縑帛、筆墨。


陶侃獻晉帝箋紙三千枚,墨二十丸,皆極精妙。


《墨藪》云:凡書先取墨,必廬山之松煙,代郡之鹿角膠,十年之上強如石者妙。


南朝以墨為螺、為量、為丸、為枚,陸士龍《與兄書》:送墨二螺,梁《科律》:御墨一量十二丸。


《漢官儀》:令僕丞賜墨一枚。


歐陽通每書,其墨必古松之煙,末以射香,方可下筆。


唐元宗御案墨曰「龍香劑」。一日見墨上有小道士如蠅而行,上叱之,卽呼「萬歲」,曰:「臣乃墨精墨松使者也,凡世人有文者,其墨上皆有龍賓十二。」上神之,乃以墨分賜掌文之官。


盧杞與馮盛相遇於道,各攜一囊。杞發盛囊,有墨一枚,杞大笑。盛曰:「天峰煤和鍼魚腦入金溪子,手中錄《離騷》古本,比公日提綾紋刺三百,為名利奴,顧當孰勝?」已而搜杞囊,果是三百刺。


許芝有妙墨八廚。巢賊亂,瘞於善和里第。事平取之,墨已不見,惟石蓮匣存。


老成相《墨經》曰:墨文如履皮,磨之油暈者,一兩可染三萬筆。又云墨染紙三年,字不能錯闇者,上。凡墨日日用之,一歲纔減半寸者,萬金不換。


《文房寶飾》曰:養墨以豹皮囊,貴乎遠濕。


徐鼎臣兄弟工翰染飾書具,嘗出一月團墨,曰「此價直三萬錢」,江左士人好事無及之者。


世言蜀中冷金箋最難為筆,非也。惟此紙難為墨。蘇子瞻嘗以此紙試墨,惟李廷珪乃黑。


今之小學者將書,必先安神養氣,存想字形在眼前,然後以左手磨墨,墨調手穩方書,則不失體也。又云「研墨如病」,葢重其調勻而不泥也。又云「研墨要涼,涼則生光。墨不宜熱,熱則生沫。」葢忌其研急而墨熱。又李陽氷云「用則旋研,無令停久,久則塵埃相汙,膠力隳亾,如此泥鈍不任下筆矣。」


沈存中云南方暑雨時,墨惡蒸溽,可置煴閣中。其法不用,切切以梓木匣貯之。梅月微令近火,但要如人體溫,不必太熱,歲久膠性乾透,漸自不蒸。善墨雖蒸不壞,不善者雖焙亦蒸,全在製作,不問蒸也。


《墨經》云:凡墨,擊之以辨其聲。醇煙之墨,其聲清響;雜煙之墨,其聲重滯。若研之以辨其聲,細墨之聲膩,麄墨之聲麄。麄謂之打硯,膩謂之入硯。凡研,直研為上。直研乃見真色,不損墨。若圜研磨,則假借重勢徃來,有風以助顏色,乃非墨之真色也。沙門惠洪云:司馬君實無所嗜好,獨蓄墨數百斤,或以為言,君實曰:「吾欲子孫知吾所用此物何為也」。


蘇子瞻有佳墨七十丸,而猶求覓不已。石昌言蓄李廷珪墨,不許人磨。或曰:「子不磨墨,墨將磨子。」李公擇見墨輒奪,相知閒抄取殆盡。呂行甫平生好藏墨,士大夫戲之為「墨顚」,又如滕達道、蘇浩然暇日晴暖,輒研墨水數合,弄筆之餘,則啜飲之。


唐彥猷清簡寡欲,不以世務為意。公退一室,蕭然臨書試墨,以此度日。



附錄


陸友,字友仁,姑蘇人也。姑蘇為東南都會,富庶甲於天下,其列肆大賈皆糜衣甘食,其子弟自幼讀書,稍能執筆識姓名,卽教為商賈事,以故文學日少。友仁生市廛闤闠之所,父以市布為業,獨能異其所好,攻苦於學,隣里多竊笑之,雖其父亦不樂其子之習儒也。及長,益親賢士大夫,徃來其家,鄰里雖有大姓,賢士大夫不入也。於是復皆自愧,欲教其子以陸君為法。君善為歌詩,長於唐人五言律,工漢八分隸、楷,又博極群物。時海內治平,富家巨室爭以古器物相尚,凡三代以下鍾鼎、銘刻,漢唐以來法書、名畫,皆從陸氏鑒定真贗,一經品題,價遂十倍。嘗觀光上國,奎章閣鑒書博士柯公九思一見,服其精識,而侍書學士虞公集亦善其書,遂相與言於文宗皇帝。未及任用而二公去職,君內顧無知己,乃與柯公南歸吳,闢小室,僅可容膝,中庭植翠竹數竿,旁樹湖石,峰巒秀異。室中左右圖書,集古今雜錄,前列烏几,上置天祿辟邪紫鳳池,金銅鎭紙,皆可愛玩。客至,出漢博山,出古龍涎,汲虎丘劍池水,煮建溪小鳳團,清坐竟日。自號「硯北生」。著《硯史》、《墨史》,得衛青古玉印,并著《印史》,翰林諸賢皆賦詠之。所為詩文,有《杞菊軒槀》。年四十八,以疾卒。


論曰:大、小二篆,變為八分,漢世多用之,而秦隸人之書未行也。晉王右軍善隸,而八分之法隱,學者罕習焉。唐所傳者韓擇木、蔡有鄰、李潮而已。今觀其書,去漢遠甚。近世洛陽楊友直,蜀郡虞伯生,大梁趙子期、吳彥暉,京兆杜伯原,皆著名當代而所尚不同。君獨追蹤石經,欲與蔡中郎、鍾太傅相上下,可謂成於藝矣。杜公嘗與予書杜子美詩一章,方正嚴重,如通經巨儒,進止有法。君見亦為予書八分小篆歌,如昆刀切玉,不見形跡,而剛強之風,溫潤之質,望之儼然。今二書亾失,而兩君不可複見,故論著之,以慰懷之思云爾。


[출처] (元) 陸友, 《墨史》|작성자 두소자

반응형

댓글